第15期
2016.10.26
巩固稳中有进态势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连州市2016年前三季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在国内外整体经济低迷大环境下,今年前三季,我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与上半年相比,规上工业增加值、房屋销售面积、金融机构贷款等指标增长有所加快,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项指标止跌回升,但财政收支增速下滑明显。各级各部门仍需坚定信心,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使我市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经清远市核定,前三季全市GDP95.80亿元,增长6.0%,增速比去年前三季放缓1.8个百分点,与今年上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5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36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93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24.7︰20.8︰54.5 调整为26.6︰20.2︰53.2。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1.3和3.4个百分点。
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 一季度 | 上半年 | 前三季 | 比上半年增减 百分点及评价 | ||
增长% | 增长% | 总量 | 增长% | |||
1.地区生产总值(GDP) | 4.8 | 6.0 | 95.80 | 6.0 | 0 | 保持稳定 |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2.1 | 3.8 | 8.16 | 4.5 | 0.7 | 有所加快 |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 3.7 | 22.8 | 31.01 | 21.4 | -1.4 | 总体较快 |
#工业投资 | 61.7 | 47.5 | 14.31 | 39.8 | -7.7 | 继续回落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23.6 | -11.0 | 9.35 | 12.3 | 23.3 | 止跌回升 |
4.房屋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135.9 | 12.8 | 20.44 | 16.4 | 3.6 | 有所加快 |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0 | 10.7 | 35.03 | 10.8 | 0.1 | 总体稳定 |
6.出口总额(万美元) | -27.0 | -21.4 | 9280.35 | 101.7 | 123.1 | 由负转正 |
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 | -- | 38 | -96.7 | -- | -- |
8.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 2.3 | 7.0 | 8.00 | 8.8 | 1.8 | 继续加快 |
9. #工业用电量 | -3.7 | 4.6 | 5.4 | 5.0 | 0.4 | 继续加快 |
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9.7 | 9.3 | 5.10 | 1.2 | -8.1 | 逐渐放缓 |
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5.8 | 12.7 | 18.14 | -5.2 | -17.9 | 由正转负 |
1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 9.5 | 7.8 | 147.89 | 6.8 | -1.0 | 逐渐放缓 |
1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 3.3 | 3.9 | 118.86 | 4.7 | 0.8 | 略有加快 |
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 | 1.9 | 2.0 | 101.8 | 1.8 | -0.2 | 总体稳定 |
(一)工业生产探底回升,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受3家新增企业连州市万仕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新宏昊矿业有限公司、连州市拓胜新能源有限公司拉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呈现探底回升、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前三季,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16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的-2.1%上升6.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的3.8%提高0.7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67亿元,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2%的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0亿元,增长4.1%,重工业企业仍然是我市工业的重要力量。从三大支柱行业看,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89.1%的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7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19亿元,增长4.2%,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1.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64亿元,下降2.4%,拉低规模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44亿元,增长14.5%,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3.9个百分点。
今年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9.44亿元,同比增长8.1%;利润总额1.71亿元,增长5.8%;税金总额1.71亿元,增长29.4%。企业产销率为103.1%,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
(二)投资需求持续增长,房地产“去库存”有力启动。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1亿元,增长2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15.9%;工业完成投资14.31亿元,增长3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3亿元,增长8.6%。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35亿元,增长12.3%,扭转了上半年负增长的局面。进入三季度之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所放缓,主要是工业项目的拉动降低。从投资主体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7.1亿元,增长250.9%;其次是民间投资完成17.49亿元,增长40.8%;国有经济投资增长乏力,完成投资6.38亿元,下降42.6%。今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其中今年新增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个:连州市北山养老院、广东新宏昊矿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和连州市万仕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改项目。新增房地产企业2个,分别是宝盈广场和瑶安华庭。
从房地产领域看,商品房产销两旺,去库存效果明显。前三季度完成房屋销售面积20.44万平方米,增长16.4%(企业口径),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当季完成销售面积6.22万平方米,增长25.2%。金融机构也加大了支持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前三季,全市个人购房贷款同比新增4.09亿元,同比增长39.53%。
(三)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外贸出口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我市完成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5.62亿元,同比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3.89亿元,增长12.6%,水果及中西药品批发是直接拉动该行业销售额增速的主要因素。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4.01亿元,增长10.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95亿元,增长6.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77亿元,增长10.2%。前三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3亿元,同比增长10.8%。
1-9月累计,受新增一间代理出口业务公司拉动,全市外贸出口总额9280.35万美元,增长101.7%,扭转上半年-21.4%的下降局面,出现正增长。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8万美元,下降96.7%。
(四)社会用电增长较快,且增速加快。据清远市反馈(清远口径),1到9月份累计,全市社会用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8%,增幅比上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5.0%,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从供电部门提供的企业用电情况来看,工业用电量的增长主要是受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影响。非金属矿采选业用电同比增加1295.55万千瓦时,增幅达1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同比增加1190.36万千瓦时,增幅达28.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加2699.09 万千瓦时,增幅为 9.3 %。
(五)财政收支增幅双双下滑
前三季累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0亿元,增长1.2 %,增幅比上半年下滑8.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税收收入下降影响。其中税收收入2.58亿元,下降11.8 %。非税收入2.52亿元,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4亿元,下降5.2%。其中教育支出4.53亿元,增长3.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1亿元,增长2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亿元,增长29.1%。
(六)金融业保持稳定发展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7.89亿元,同比增长6.8%,与二季度末增幅相比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14.06亿元,同比增长9.5%,非金融企业存款12.09亿元,同比增长49.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8.86亿元,同比增长4.7%,与二季度末增幅相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25.34亿元,同比增长20.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3.47亿元,同比增长1.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由此可见贷款增幅缓慢主要在于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长乏力。
(七)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前三季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0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27.66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1.16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9.05亿元,增长0.4%;渔业产值0.55亿元,增长7.1%。食草动物养殖成为新的农业增长亮点,特别是西江镇高山奶牛场建成,引进优质奶牛养殖,目前存栏近3500头,有望明年产奶,将是我市农业的又一增长亮点。
前三季,我市物价水平总体稳定。1至9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8,同比上涨1.8%,与上半年的增长2.0%相比略有回落。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4.6%,涨幅最大,其他七类价格基本稳定,可见CPI的上涨受食品烟酒类价格的影响较大。另外,1至9月累计,我市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5%,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0.1%。
二、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9月份中国宏观经济现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4%,持续三个月回升,三季度平均水平保持在50%以上,说明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就我市而言,虽然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但我市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问题还较多。
(一)工业可持续增长压力仍然较大。(1)是建滔集团仍旧负增长,工业高速增长仍旧困难重重。建滔集团五厂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2.8%,虽然通过增加企业规下转规上、新建投产企业上规的办法,缩小其在全市规上工业的占比,但是建滔集团的产值情况依然影响着连州的工业增长。三季度以来铜价一直在低位波动,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是价格却同比大幅下跌,前三季建滔集团五厂产值同比下降6.1%,比上半年收窄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但前三季度建滔集团产值的下降仍旧拉低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4%。(2)塑料和塑胶制品业由于受到国家对塑料行业管制的影响,原材料进口受阻,导致企业生产大幅下滑。受此影响连州三家塑料和塑胶制品业全部亏损,前三季度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0.41%;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37.8%;三家企业亏损额为141.5万元,其中有一家企业今年不再进行工业加工生产,只做原材料的批发销售。加之该行业的增加值率较大,三季度塑料和塑胶制品业增加值增速为-40.2%,因此对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拉低作用较为明显。(3)两矿企业未发挥到其应有的拉动作用。我市共有两矿企业12家,从数量上看,占连州市规上工业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其总产值却仅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5%。受市场不景气、市场竞争、原材料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常岭化工、裕丰钙业等多家两矿企业前三季度累计产值同比下降较大。作为我市优势资源的两矿企业,总体上应该能够起到更加大的拉动作用,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4)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减产企业依然较多。由于社会经济仍然不景气,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部分企业不得不减产应对。前三季度减产企业仍有12家,减产面达到34.3%。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压力持续,亿元以上项目偏少。
一是部分亿元以上项目已完成投产,持续增长压力加大。华润新能源(连州)风能有限公司的顺水风力发电、新宏昊矿业的石英矿产品开发、凯恩斯二期、龙头山垃圾填埋场这几大项目已完成投资,龙船厂航电枢纽工程水电部分已完工,剩余的航道工程部分还没动工;二是部分亿元以上项目入库资料不齐全,已签到合同额与计划总投资相差甚远,暂时未能纳入统计库;三是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长后继乏力,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偏少。
(三)商贸餐饮方面主要是规模小,拉动力弱。一是企业自身规模小,带动力不足。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型批零住餐企业较少,致使其主导作用不明显,带动力不足。二是缺乏对批零住餐企业的有效监管机制。我市批零住餐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单位,存在怕麻烦、怕露富、怕增加税收等顾虑,上报营业额数据非常敏感,统计数据有较大的情绪化因素。三是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在经营战略、管理手段和方式上落后陈旧,缺乏行业经营创新、行业管理创新的能力,仍过度依赖于各种打折优惠促销等不可持续的传统价格战经营模式,企业控制成本费用、化解市场风险、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当前经济形势研判
总的来说,前三季我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艰难过程中砥砺前行。从对直接用来计算GDP的15个主要基础指标跟踪监测情况看,比上半年有所改善的指标有规上工业增加值、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公路运输周转量等7项指标。但下滑放缓的指标也比较明显,规下工业增加值、批发业商品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财政八项支出等6个指标下滑。持平的有农业增加值和房地产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两项指标。
我们认为,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业和消费增长的乏力,财政增收压力也比较大。新增企业不及预期,前三季全市只有三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工业萎缩导致GDP过度依赖第一和第三产业,由于第一、第三产业都属于内生型经济,生产要素投入对增长的拉动效果远远不如工业明显。工业不景,可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熄火,经济软肋受到重创,GDP速度必然不高,这也是我市近年来经济增长一直比较平缓的主要原因,解决对策就是:“补缺项,强软肋”。
前三季我市经济增长虽较为平稳,但同比回落较大。服务业因基数较高出现了增速疲软,去年下半年GDP增幅在7.6%-8.5%之间,主要靠服务业拉动,交通、财政、金融几大行业双位数增长,形成了较高的基数。今年这几个行业除了财政八项支出增速13.1%,其他两项都是个位数增长。从全年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上升幅度态势不明朗,服务业疲软,对全年GDP增长的影响也会比较明显。
2016年连州市核算GDP数据监测表
指 标 | 预期目标增长% | 一季度增长% | 上半年增长% | 前三季增长% | 前三季与目标相差百分点 | 责任单位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9.0 | 4.8 | 6.0 | 6.0 | -3.0 | |
1、农业增加值增速 | 6.5 | 4.9 | 5.3 | 5.3 | -1.2 | 市科农局 市统计局 |
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10.0 | -2.1 | 3.8 | 4.5 | -5.5 | 市经信局 市旅游局 |
3、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 | 7.0 | 3.8 | 4.9 | 4.4 | -2.6 | |
4.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速 | 40.0 | 19.0 | 16.3 | 12.6 | -27.4 | |
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 | 20.0 | 10.0 | 10.7 | 10.8 | -9.2 | |
6.住宿业营业额增速 | 10.0 | -1.2 | 4.2 | 6.6 | -3.4 | |
7.餐饮业营业额增速 | 10.0 | 11.2 | 10.5 | 10.2 | 0.2 | |
8.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 | 16.9 | 5.3 | 2.9 | 5.2 | -11.7 | 市交通 运输局 |
9.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增速 | 20.4 | 11.9 | 19.1 | 14.2 | -6.2 | |
10.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增速 | 20.0 | 135.9 | 12.8 | 16.4 | -3.6 | 市住建局 |
11.房地产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报酬增速 | 20.0 | -1.8 | 15.3 | 21.4 | 1.4 | 市住建局 市统计局 |
12.房地产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速 | 5.0 | -19.5 | 5.1 | 5.1 | 0.1 | |
1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总量及增速 | 15.0 | 9.5 | 7.8 | 6.8 | -8.2 | 中国人民银行连州市支行 |
1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总量及增速 | 10.0 | 3.3 | 3.9 | 4.7 | -5.3 | |
15.财政八项支出合计 | 17.0 | 5.0 | 17.8 | 13.1 | -3.9 | 市财政局 |
四、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较大。在此背景下,我市工业增速不及预期,GDP的稳步增长主要得力于第三产业的加快增长,整个第三产业增长6.3%,直接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虽然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达到6.0%,但四季度要想保持持续增长,工作仍相当艰巨,必须在保持第三季度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继续发力推进各项工作,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立足优势领域,加快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努力稳住工业增长势头。今年经济整体低迷背后是长期的经济结构失衡,解决对策就是:“补缺项,强软肋”,落脚点主要在工业上,壮大工业产业,实现产业多样性,才能加快经济发展势头。今年在部分影响较大工业企业的拉低下,我市工业增速持续偏低,已经到了近年来的最低谷,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各方面加以努力。1、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两矿”工业。我市要补工业缺项,壮大工业实力,最现实的立足点还是有资源优势的硅灰石、碳酸钙——“两矿”工业。“两矿”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基础产业,而且我市拥有全国最优质的“两矿”资源,足以支撑我市在这方面大展拳脚。逐渐改变我市“两矿”产业原来低端、粗放的格局,把发展重心放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2、强化民族工业园的工业基地作用。民族工业园经历八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用地、用电等要素都可以满足企业落户的基本要求,而且现有企业运行良好,应当成为我市工业的产业集聚和核心引擎。我市应当坚定把民族工业园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加紧出台与之配套的园区政策,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基础优势、政策优势、服务优势,甚至可以把园区建成我市的特区,全面提升园区软硬件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具有示范性强、带动力好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成为我市工业基地。3、引导特色农业向工业化发展。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已有一定的水平,大量的新鲜优质蔬菜瓜果,我市可以顺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优势,这方面也同样符合我市的生态功能定位,不失为工业产业发展的一条好出路。
二是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狠抓重点项目投资。必须把项目作为经济建设的总抓手,靠项目来带动全局,靠项目来增强后劲。强化项目跟踪落地,做大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尚未动工的项目要想方设法及早动工,已经动工建设的项目,要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力促企业能尽早投产,纳入统计。
三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我市也要紧跟国家步伐,扎实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对于“低效企业”、“僵尸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收购重组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投资强度;另一方面鼓励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逐渐改善经济结构。
四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既是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新常态下发展动力转换的需要。依托现有的加工环节优势,加强信息、设计、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等环节参与,延长产业链。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动力,提升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使生产性服务业从“低端锁定”向“高端发展”转变。依托“互联网+”,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并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独立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并引导生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供稿:连州市统计局
撰稿:袁英娜 张小翠